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最高法院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视察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保护区)司法保护实践基地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24 15:18:00 打印 字号: | |
6月20日,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23名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特邀咨询员一行深入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视察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保护区)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共同为长江上游生态司法保护建言献策。雅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中院相关领导莅临宝兴,宝兴县委书记石章健、宝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冯川江等陪同视察。
视察组实地查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保护区)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听取了冯川江院长关于基地建设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宝兴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报告指出,近年来,宝兴法院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主动加强生态司法保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宝兴县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是延伸司法触角,精准跟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司法服务。2018年10月,法院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保护区)司法保护实践基地”,通过案件审理、普法宣传、生物多样化理论研究,更好地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生态保护的核心点,更加精准地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二是加大环资案件审理力度,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并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保护区)司法保护实践基地挂牌,落实人员,完善机制,有序开展环境资源审判工作。2019年已在该基地巡回审理非法猎杀野生动植物案件2件,保护区工作人员、护林员、村组干部、周边群众旁听案件受教育人员达150余人,以案释法,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三是探索生态修复方式,“补种复绿”修复生态。2015年3月,宝兴法院发出全省首例“补种令”,率先探索生态修复,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态修复基地,建立了“宝兴县补种复绿警示教育基地”,在全县生态保护中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通过调研,视察组肯定了法院工作,并对宝兴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态资源有了详细了解,必将为加快推进长江生态司法保护立法工作提供实践支撑。
责任编辑:宝兴县法院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