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兴法院对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分析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状况、成因、特点,并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角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完善防范农民工欠薪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调研发现,由于灾后重建项目多、任务重、时间紧,建设工程项目拖欠工资情况逐渐增多,工程欠薪导致工人工作积极性下降,企业招工困难,影响了灾后重建进程。欠薪原因主要有: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及各地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二是建筑业资金链条较长,工资支付周期滞后;三是开发商垫资修建,工程项目层层转包责任主体不明;四是劳务公司注册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差;五是部分施工单位缺乏相应资质,工程质量不达标;六是灾区建设工地生活艰苦,民工短缺,施工单位为了留住人,故意欠薪;七是部分农民工思想保守,维权意识淡薄。
为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重建中的民工工资纠纷,建议:一是健全劳动关系调整制度,规范市场管理和企业的用工行为,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法律意识;三是立法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和政府周转金制度,设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增强解决拖欠问题的保障能力;四是从强化政府监管、发挥工会等第三方组织作用以及优化法治环境等多方着力,逐步构建“无欠薪”的劳资和谐关系;五是加强农民工权益立法保障,出台更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及时性的法律条款,更好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