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高院提出了“打造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的战略目标和“巩固、提升、创新、突破”的工作基调。5月16日,省高院召开了全省法院执行工作争创“两个一流”推进会。省法院执行局局长时小云指出,争创“两个一流”,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品味,率先争创是四川法院执行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抢抓机遇、率先争创、高位求进、走在前列”的工作思路。要求“树立五种意识、转变五种思想”推动执行工作争创一流,即:树立机遇意识,转变麻木不仁思想;树立大局意识,转变片面狭隘思想;树立争创意思,转变因循守旧思想;树立管理意思,转变放任自流思想;树立责任意思,转变无所作为思想。
宝兴县小、人少,但就实际而言,近年来,案件数横比少,纵比却增幅较大。因此宝兴法院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了“敢于亮剑,小县谋求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宝兴法院执行局围绕党组目标,主动思考,如何在执行工作上争创“两个一流”,梳理出“四巩固、三提升、二创新、一突破”的工作思路,助推执行工作争创“两个一流”。
“四巩固”。一是巩固案结事了的执行工作目标。执行工作是解决矛盾的工作,不是增加矛盾的工作,要充分利用“执行和解”这一柔和的执行手段,努力做到“案结”,更要“事了”。二是巩固涉执信访的评估和预防机制。我院今年至今没有一件涉执信访案件,证明我院对涉执信访的评估和预防机制是有成效的,以目前的案件分析,涉执信访案件的压力仍然存在,必然要求对涉执信访的评估和预防机制常抓不懈,使之习惯化、常态化。三是巩固执行工作联系制度。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的执行工作大格局,妥善化解“执行难”。四是巩固司法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申请人的司法救助力度,切实解决申请人最现实、最直接的生产、生活、生存问题,彰显司法为民的本质属性。
“三提升”。一是坚持准确认识执行工作质效评估体系以提升执行工作绩效。加强对执行工作评估指标的认识、理解和分析,尤其是今年4月省高院对质效评估体系调整后的指标情况,防止做“无用功”,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现象。二是坚持强化审判管理以提升执行管理工作水平。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强化执行工作的流程、节点的有效监控和指标的提取,建立硬性规定标准,提升执行工作管理水平。三是坚持抓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执行队伍素质。结合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阳光司法年”、“素质提升年”等活动,加强执行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着力解决执行干警“权从何来、为谁执法”的信念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创新”。一是在破解执行难上有创新。去年,最高法院工作报告中,全国法院的执结率为66%,这说明“执行难”问题在在当前和今年一段时间内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针对宝兴执行工作实际,“执行难”问题主要凸显在执行案件的退出机制和清了又积、积了又清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在做好这项工作中有创新。二是在整合执行资源上有创新。首先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建立“立、审、执”有效的内部配合和衔接机制;其次,要整合“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加强与金融、房管、国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动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在载体利用上有创新。
“一突破”。就是在攻克薄弱环节和发挥自身优势上有突破。首先,正确认识到执行工作在信息宣传调研、管理、质效上与全市其他基层法院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可喜的是今年各项考核作了较大调整,考核指标更为细化,这就是机遇,只要将各项单项指标落实,在赶超其他基层法院就会有所突破。这有利于我们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其次宝兴小、案少、人少,从辩证的角度看,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这未必就是逆势,俗话说“车小好调头”,可调控面大,上升空间大,可以通过“抓载体、抓典型、抓精品”等有效手段,使案件质效有新的突破。
(宝兴法院 王曦 李春蓉)